研修赋能启新智,奋楫争先行不辍 ——七宝中学骨干教师课程领导高级研修班顺利举办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3-07-11    浏览次数:


 

2023年7月3日至8日,上海市七宝中学骨干教师课程领导高级研修班顺利举办,来自七宝中学和七宝中学浦江分校的共5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本期研修。

   

 

7月3日的开班仪式上,七宝中学朱越校长作开班仪式讲话。朱越校长对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专家团队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提出殷切希望与要求。

    

 

朱越校长提出,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希望老师们勤学勤思,加强研讨,提高自身研究能力,适应时代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七宝中学周勤丰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周老师表示,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老师们在努力埋头耕耘的同时,也要抬头仰望星空,要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并希望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学会“清-洗-晒”,让理论和实践形成良性的循环。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朱伟强教授带来第一讲,讲座主题为《课程纲要编制、课程标准分解与学期目标确定》。朱教授围绕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是:(1)如何编制学期课程纲要?(2)如何分解课程标准?(3)如何确定学习目标?朱教授通过大量实例,讲解课程纲要编写的一般要素与撰写要点及其意义;通过剖析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关系,讲解分解课程标准的方法;通过不同学段的举例,拆分学习目标的构成,既有学理上的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可借鉴蓝本。

七宝中学张君平老师作总结发言。张老师表示,朱教授的课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破、清、落。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技术水平、专业眼光、认知纬度以及思维深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接受改变,勇于否定;找到痛点,暴露缺点;转变视角,厘清认知。

 

7月3日下午,崔允漷教授带来第二讲,讲座主题为《学科课程何以育人》崔教授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着手,搭建新教学模型,举例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分析如何理解和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从学校育人三要素出发,通过对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二者之间的区别,引导教师学会规划学科课程,同时掌握学期课程纲要的文本格式、操作路径、意义及其评议框架。从“双新”出发,提出新课改时代对于新教案——单元学历案的呼吁,崔教授认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势在必行,而教学变革要从改变教案开始,要以学生立场来备课,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七宝中学贺怀栋老师作总结发言。贺老师结合自己任教的高中数学学科进行了心得分享。贺老师提出,借助课程纲要和学历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大层度上做到教下去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并且强烈地意识到一线教师应努力从教书转向育人,在平时关注大单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提升素养的根本任务。

   

 

7月4日上午,吴刚平教授为老师们带来第三讲,讲座主题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方式变革》。吴教授精准指出当前课程教学的普遍问题与改革方向,由此出发,主要围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对于前者,吴教授从政策要求出发,分析了课程资源的多元类型和开发的四大原则;对于后者,吴教授重点介绍了学习方式变革必须掌握的知识观基础,提出教师需从“记中学”、“做中学”和“悟中学”。

七宝中学马霄燕老师作总结发言。马老师表示,吴刚平教授提出的三大改革方向——精选课程资源、转变学习方式、优化知识结构,令她深受触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反思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明白生生互动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应当设定目标,进行引领性指导,展开协同学习,自主个别学习,循环往复。

 

7月4日下午,杨向东教授带来第四讲,讲座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改革》。杨教授从我国素养导向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出发,讲解了核心素养的含义、来源、模型。重点探析了我国课程标准研制与跨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分享了素养测评体系的顶层设计,并希望教师掌握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会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分析学生的习得水平阶段,提高命题素养与水平。

七宝中学王雪岚老师作总结发言。王老师提出,作为老师——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者,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理解和践行它所赋予的意义。王老师认为,评价的关注点上要实现几个转变:(1)从关注碎片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变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现实问题解决;(2)从关注对他人知识的理解或应用,转变到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3)从关注学生学什么,转变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

7月5日上午,依据研修要求,所有学员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学习、交流、探究与研讨,各小组均高质量的完成了研修作业——学期课程纲要的撰写。   

 

 

7月5日下午,王涛教授带来第五讲,讲座主题为《核心素养的国际新趋势与学习方式变革》。王教授向我们描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国际新趋势,指出核心素养乃是国际组织和典型国家的育人主基调;为我们解读了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实施,为我们理清了大观念、大项目、大单元的概念和环境,讲解了大单元教学这种结构化组织的理念在课堂层面的落地。王教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老师们更加认清当前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实施,并就如何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

七宝中学林莎老师作总结发言。林老师认为,王教授的讲座“新、鲜、活”,让大家受益良多。王教授引导我们从新视角关注核心素养,尤其是人本主义转向,对认知健康、社会情感类的素养的关注,促使我们思考素养面向学生的未来,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培训学习的意义。

     

7月5日晚上,肖思汉教授带来第六讲,讲座主题为《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肖教授的讲座围绕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不是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环节展开。他指出,课堂研究不是指向“工作”思路的研究,而是“结果与过程”、“教与学”、“故事与分析”这3种关系的平衡。紧接着,肖教授通过三个案例的课堂实录,由浅入深地重点分析了要“怎么做”。他对案例的细节进行逐帧解析,揭示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学习情境下的任何人与物,都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一线教师们进行课堂研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研究路径。

七宝中学黎挺老师作总结发言。黎老师认为,肖教授的讲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都有很好的启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研活动评课、课堂研究中,应当以专业的视角从细微之处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日常行为,提炼证据,将非专业化的经验转化为专业性、学科性的表达;努力成为有专业视角的研究型教师。

    

7月6日上午,周勇教授带来第七讲,讲座主题为《中国名师的教育理想与课程行动》。周教授旁征博引、生动叙事,以中国教育史的角度揭秘中国名师的理念与作为。他以“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教育”作为问题导入,引人深思。对教师而言,课程与教学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两大关键方面。中国名师在这两个方面的追求、精神、行动与体会,构成了中国教师优良专业传统的核心内容。周教授分别以孔子、叶企孙教育事迹为例,论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直击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七宝中学彭石娟老师作总结发言。彭老师表示,周教授以史为鉴,介绍了孔子和叶企孙两位教育大家,给与启发。一古、一今;一文、一理,让教师们从各种角度差异中归纳共性,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7月8日上午,安桂清教授带来第八讲,讲座主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安教授围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内涵界定、实践模型、本质追求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从“教材的教法”转向“教材的学习的教法”这一路径。她首先梳理了课例研究的内涵,分析了课例研究与日常听评课的区别,阐释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主张,进而从理论上明确了何为“课例研究”。以此为基础,安教授介绍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实践模型,并结合课堂实例,从确立研究主题、规划教学设计、实施课堂观察、开展课后研讨四个方面,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宝中学范丽老师作总结发言。范老师表示,安教授的讲座既有丰富的课例又有深厚的理论,既有实用工具又有价值追求,非常贴近中学教师的现实需求。安教授的研究提示一线教师的教研活动要从内在机制出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避免日常工作中的自动驾驶状态。

 

 

7月8日下午,朱伟强教授对各小组编撰的学期课程纲要作业逐一点评。朱教授提出两点建议:(1)从教材转向课程,教材要服务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2)编制课程纲要需要具备整体性意识,将学期的课程纲要置于高中三年的总体学习中去考虑。

七宝中学逯成武老师作总结发言。逯老师表示,朱教授开启了本期培训,也给本期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逯老师认为,一线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把不同的教材,甚至是大量的校本选修的内容,都融入课堂,以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课程方案的撰写,应注意不同层级的课程方案,这对于教师把握教学文本的表达和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一周的学习,全体学员高质量完成研修班的全部学习内容并顺利取得结业证书。最后举行本期研修班结业仪式。

七宝中学崔懿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向大家汇报交流,她感谢研修期间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带给自己在教育理念、专业视野上的拓展与成长,她表示将把所学的理念、方法主动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同时也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到备课组、教研组,带领更多的老师继续深入探究。

校党委副书记、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鞠瑞利老师作结业仪式讲话。鞠老师首先感谢为我们倾囊相授的各位专家,聆听名师课堂,方能永葆教育之活水永不干涸,从而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其次,鞠老师对全体教师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老师们要多学习、勤思考,顺应潮流成为教育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手。

最后,授课专家代表朱伟强教授作总结发言。朱教授提到两点:第一,教师要拓展自身认知的宽度与维度,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第二,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教师获得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推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时五天的研修,针对当下教育改革引导下的课堂改革,对“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大单元”等热点词语进行多角度的研讨、挖掘。这次研修体现五大特色:有高度,聚焦新教育集智慧;有亮度,拓展互动凝心聚力;有厚度,操作策略务实指引;有热度,多元有趣互动启迪;有深度,自我探索突破瓶颈。学员们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内容结构化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专家教授们的高端指导引领与全体研修教师的勤学、深耕、善思必将助力我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素材与供稿: 陈晨、周勤丰、逯成武、崔懿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