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文研究创新 奠基人生卓越未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东去春来,一转眼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新一轮的生活和学习的旅程也已开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之旅呢?我想朱校长的开学致辞《立足 “人文·研究·创新”,提升综合创新素养 》已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回望2020七中师生全情投入,在时代浪潮中尽显锋芒。疫情背景下的2020年高考,我校获得新的历史突破;全国文明校园殊荣的斩获,书写了七中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篇章;研究型高中的扎实推进彰显了学校整体品质不断提升;国家级课题正式立项,智慧校园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这,都是朱校长带领我们七中人走过的印迹!
朱校长在新学期致辞中向我们诠释了“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2015年我校正式提出“创建研究型高中”以来,我们把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同“研究型高中”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相结合,将研究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聚焦为人文素养、研究素养和创新素养。
朱越校长进一步指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①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②培养自身的研究素养 ③培养自身的创新素养。我认为,这三条建议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高度精炼地概括出了学生未来创新人才培育的三个关键步骤。
我建议同学们再次研读朱校长提出的三条建议,并首先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番。要实现创新发展,人文是基础、是土壤,唯有着力厚植创新“金种子”的土壤,方能收获更多空间、最大动力。在刚刚过去的暑期中,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同学还是在七中这片人文沃土中创造了属于七中人的精彩。
1、从1月22日寒假开始,寒假中每日上午9点班主任和我们的班干部对学生健康情况、学生及家长离沪状况进行统计。无论是年三十还是年初一都没有例外,如实地上报市教委统计系统,为全体同学的安全返校奠定基础。
2、团委组织指导各班级团支部寒假中看望老教师,因疫情取消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线上形式慰问老教师,用快递等方式将新年礼物和贺卡寄送至老教师家中,圆满完成任务。
3、在学工部的精心组织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寒假中我们的211位成长导师都根据防疫防控最新的要求,用线上的形式在广大同学中组织开展了“我的成长导师有个约会”假期活动。
4、寒假里,在学工部组织下,在各班班主任的指导下,各班的劳动能手、劳动巧手纷纷撸起袖子,拿起刀铲,张罗起年夜饭,搞起大扫除,垃圾分类是常规工作,细心的女生整理房间、整理衣橱,高大的男生包揽了自己的窗户清洁等大件家务劳动。
5、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七中学子在寒假里就参与到了“红心向党”的主题活动中来,他们用朗诵、演讲、征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爱党爱国的情怀。
6、这个寒假中,我们有256名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90个课题的进一步磨稿完善和网上申报工作,并积极备战今年5月份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创大赛。
7、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内高班的领导老师二十年如一日放弃春节假期为同学们组织开展了如XBA篮球赛、送年货、年三十包饺子,内高班春节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
寒假中同学们在学校创设的广阔平台中,触摸社会变革的律动,。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明晰社会责任,体验研究魅力,明晰生涯方向。正如朱校在开学致辞中所说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察国情、民情,认知社会,孕育时代青年所应有的感恩品质和家国情怀,助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要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如果说人文是基础和土壤,那研究就是方法和行动,创新则是抵达人生目标坚实的路途。放眼全球: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比尔盖兹、聚焦国内,无论是马云还是任正非,这些人身上共通的特质就是有着“研究和创新”的基因。回顾校园:无论是被列入北京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2009级毕业生孙沛阳学长;还是2020年的高考状元陈诺学姐都是在校园丰富多元的课程和人文氛围中发现了自身的热爱,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才能助力他们不断攀登自身学业的高峰。
正如朱校长曾说过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寒假中有一部很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的成功就在于,“她从来都不把梦想停留在梦和想,她的每一步都是用她的努力换来的”。莎士比亚告诫我们:“掌握我们命运的不是星座,而是我们自己!”希望你们始终坚信努力的价值,即使一时的回报不如期待的那么丰厚,也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坚持不懈,执着向前,总有一天会云开见月,柳暗花明。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学期给了每个人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七中尊重、信任并支持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全力给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与空间。希望每位七中人都能以此为契机,找准方向,学会坚持,在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自身人文、研究和创新素养,就不会虚度光阴,就会更加聚焦自己生命的能量,去实现自身的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