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新学期的问候,衷心祝福七宝中学的每一位师生,在2021年工作和学习牛劲十足,牛气冲天,牛年更牛!
过去的2020年,我们学校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研究型高中创建、高考综评、学科竞赛、科创大赛等方面成果丰硕。此外,学校还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上海仅有5所中小学入选)。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办学成果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过去的2020年,虽然疫情防控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仍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带回月壤、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新一代“人造太阳”问世、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等,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在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让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应该为科技强国建设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担当,让更多的高中生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并在高中阶段为之奠定扎实的人才素质基础。
当前,在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早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国家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内容,是对学生共同的、普遍的基础性的标准,它是相对宽泛而宏观的,具有共通性和基础性的特征。由于学校类型、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每所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诠释会有所不同。
从2015年我校正式提出“创建研究型高中”以来,我们把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同“研究型高中”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相结合,将研究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聚焦为人文素养、研究素养和创新素养。2019年,我校团委也组织全体同学以“研究型高中创建背景下,七中学子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为主题,通过聚焦式、专题式的深度讨论,深入挖掘了“人文·研究·创新”核心素养的内涵要义和精髓本质。
因此,今天我想从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研究、创新这三大核心素养,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为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而奠定扎实的能力与素质基础。
一、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在基于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在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重关系中能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力品格。人文素养对于个人发展以及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我认为同学们不仅要在日常的阅读和各类学习活动以阅读、思考、感悟的形式,建构起自己对人文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担当、感恩品质和家国情怀。
在创建研究型高中的背景下,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未来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2020年初,国家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方面开始重大创新探索,推出强基计划,其定位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或人生职业规划方面,能够胸怀祖国,志向高远,积极参与强基计划,为祖国的科技振兴和基础学科的发展彰显自己的责任担当并贡献智慧与力量。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我校一直重视感恩教育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感恩品质和家国情怀。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感恩节、感恩主题班会、爱心义卖以及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爱心助学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察国情、民情,认知社会,孕育时代青年所应有的感恩品质和家国情怀,助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二、培养自己的研究素养
研究素养是在基于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能运用科学方法论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规律,并形成追求真、善、美的能力品格。简单说研究素养大致包括“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研究素养不仅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必备素养,也是彰显我校研究型高中办学特点的一大特色素养。
对于如何培养自己的研究素养,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如研究性学习中研究选题的孵化,就需要我们对身边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社会热点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进行敏锐捕捉并把发现的问题聚焦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基本的研究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希望同学们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基本研究能力,如课题研究选题能力、问卷设计或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实验仪器和设备操作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写作与表达能力等。
最后要培养自己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我希望同学们要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如实验中,对于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极力做到真实准确,不弄虚作假;能够学会基于事实和证据做出客观判断,不夸大或缩小,始终保持严谨的学习研究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三、培养自己的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在不拘泥于常规的基础上,有强烈的自我否定意识,不断寻找新方法、新思维、新途径,并形成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能力品格。创新素养的核心在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因此,大家在日常的学习和课题研究要注重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批判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与研究时要养成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学习中,要敢于向教师和同伴表述不同的观点、想法或见解;在阅读时,不仅仅关注知识积累,不简单迷信专家和权威的观点,而是要进行合理质疑,当然,在质疑批判的时候不是带有个人偏见和负面情绪,而是充满理性与冷静。
其次,要注重培养创新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家就不能因应试的压力而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局限。在七中多元的课程学习和丰富的校内外文化与实践活动中,我们鼓励同学们要学会突破思维定势,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等不同的创新思维品质,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还是创新实验设计、成果表达与交流等,同学们都可以大胆假设,充分想象,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最后,大家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因此,我希望大家在平时要注重维护好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自己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状态以及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等。
年年岁岁冬归去,岁岁年年春又回,新的一年又将开启新的希望与梦想,我衷心期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新的一年都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研究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研究素养和创新素养。此外,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也将通过课堂教学改进、丰富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体系与资源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内涵等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文·研究·创新”教育生态场,助力学生综合创新素养培育和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