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班 侯尤雯:《用人文精神浸润心灵,用研究创新砥砺才干》

作者(来源): 上海市七宝中学     发布日期:2021-02-22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来自高二1班的侯尤雯。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用人文精神浸润心灵,用研究创新砥砺才干。

岁在辛丑,冬去春来,寒假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也将回归到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本学期对于高一同学而言,是充分适应高中生活,不断探索七中之美,发掘自身潜力的学期;对于高二同学而言,是历经长久的积累,为等级考作最后冲刺,为高考奠定第一块基石的学期;对于高三同学而言,则是迎接考验,收获硕果,见证高中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学期。

值此新学期伊始之际,我想从自己在七中的经历出发,与同学们分享关于“人文·研究·创新”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见解。

对于我而言,带来感触最多,也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无疑是“人文”二字。在我看来,它并不只是学科中展现的素养与能力,而是扎根于日常点滴的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七中而言,人文也不只是学校发展的一个目标,而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七中人共同精神家园的基石。

其实早在进入七中之前,我就曾经在狂欢节的活动中,来到七中诗词大会的现场,有幸与学长姐进行了交流切磋。台上人挥斥方遒的姿态和台下热烈的气氛,构成了我对于七中人文底蕴最早的印象,它伴随着我,也指引着我走入这方人文的沃土。

而在去年读书节,我有幸与罗卿学长、吴肖仪学姐一起,就“经典中的生命情怀与家国意识”这一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并在闭幕式上进行了学习成果报告。通过学习与交流,我对人文这个命题有了更深的体会——人文学科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当然是值得肯定,值得追求的,但是只停留在这一层面,就无法真正体会到人文精神的内涵。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以学科水平为抓手,在达到扎实学科水平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植入生活点滴——对测温点值勤老师的一声问候,对食堂工作人员的一声感谢,亦或是对岗位的负责,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对国家需求的相应,都是人文精神在生活中细碎却温暖的闪光,我们在这片光里温暖自己,也温暖彼此。

如果说人文能够成为我们精神的灯塔,那么研究与创新的素养则构成了我们扬帆远航的桨与舵。对大部分高二同学而言,刚刚过去的寒假无疑是和自家课题的一场较劲。高一的同学们,也将在本学期对课题研究有初步的接触。其实,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研究与创新二者是紧密关联,相互成就的。创新的思维为我们开拓新的方向,而想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则少不了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

对我而言,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同样诠释着研究与创新的命题。无论是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测温点志愿者岗位的安排,对卫生检查模式的调整,还是一年来各大节日活动的策划与落实,都要求基于实际情况发挥创意,从而确保并丰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生活。

事实上,“人文·研究·创新”三者从来都不是割裂的个体,紧密关联,相互成就的关系,对它们而言同样成立。记得去年夏天,我有幸担任青博会直播间的学生主播,与一位选手带来的诗词机器人进行了一番较量。与他的对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人文视野、研究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够碰撞出的无限火花。

同学们,自我校提出“建设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以来,七中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机遇,踏上了一个又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作为七中学子,我们应当用人文精神浸润心灵,用研究创新砥砺才干,才能将自己打磨为适应时代需求,堪当家国重任的研究型人才。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在新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各位同学能够不忘初心,得偿所愿,就从此时此刻此地起,踏上乘万里风破万里浪的新征程!

沪ICP备0605494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七宝中学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农南路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746号
沪ICP备06054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