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宝中学学工部举行了以“增强人防观念、普及人防知识、提升人防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校会课上,全校师生通过现场听讲座、教室看直播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校园应急疏散的讲座。
讲师简介:
徐曌,上海市民防讲师团成员。现就职于上海市民防教育培训中心,主要从事上海市武装部长、社区民防干部、中小学民防教师培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主编、参编《上海社区民防300问》、《公共安全事件案例选编》、《城市安全》等民防相关教材。主持、参与《人防系列漫画》、《社区应急疏散示范片》等民防项目。
徐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内容涉及火灾、空袭、地震、化学事故、人质劫持等多种情况下校园应急疏散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和错误的逃生心理,笔记已经为你整理好,一件收藏。
Q1:疏散是指什么呢?
疏散是将密集的城市人员、物资、工业,分散转移的行动。只有平时做好各项准备,应急疏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Q2:校园应急疏散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校园作为一个人口密集、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校园应急疏散是由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分散、快速的通过各个楼梯通道到达操场等安全区域的过程。
Q3:你知道校园应急疏散包涵哪些方面的内容吗?
主要包括空袭、火灾、地震、化学事故、人质劫持等等
Q4:那遇到空袭时学校应该怎么紧急疏散呢?
防空警报很重要。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预先警报: 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 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
Q5:火灾很容易发生吗?发生火灾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火灾超过2400万起,财产损失超过110亿美元。在中国,根据公安部消防局2012年火灾统计数据,2012年全年共发生火灾 15.2万起,死亡1028人,5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1.8亿元。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静,明辨方向简易防护,蒙鼻匍匐;扑灭小火,惠及他人;火已上身,切勿惊跑。
Q6:上海虽然很少发生地震,万一发生地震我们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哪些地方是较为安全、能够减少伤害呢?
面对地震要遵循三原则,应急避震、有序疏散、开展救护三步走,当地震发生时,立刻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马上进行疏散,学生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并及时开展救护工作。
地震时要注意疏散时机,不要盲目疏散,疏散过程中用书包书本或双手保护头部,疏散过程中尽可能不穿过建筑物。
地震时较为安全的地方是避震三角区,倒下的墙和梁和大床、桌子、沙发、汽车等坚固物体形成避震三角区,物体越结实形成三角形空间就越大。
Q7:化学物品很危险,学校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事故?发生化学事故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校内化学事故的高危区域是食堂(燃气)和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和试剂),针对燃气的使用和化学药品、试剂 的储存,要有专人管理、专人检查、专人负责,规范化管理。学校周边的化工企业、化学品仓库发生泄漏也会危及校内师生的安全。
发生化学事故时,注意风向,必须从两侧迂回侧上风处避险,严禁顺风撤离。疏散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应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疏散撤离危险区域。
Q8: 校园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临危不惧,顺利地躲过劫难重获新生?而有的人急于生还,想一步迈出死亡地段,结果却适得其反,早早毙命?
逃生心理起着重要作用。遇到危险时的应该避免的错误逃生心理,譬如惊慌心理、习惯心理、趋光心理、盲从心理等。
此次校园应急疏散培训,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增强了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师生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七中学子还在学校讲座和研学途中学习过心肺复苏术等自救互救技能。
学校红十字会也开展了应急包扎的小课程
学生还在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应急救护比赛中获得佳绩。
同学们要牢记学校教室和公共部位张贴的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识
奋进新时代、聚力强军梦、铸盾强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