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在线首页 > 学生德育
四月春游看上海——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中华艺术馆参观考察

索引号:      发布日期:2017-04-28   来源:学工部   作者:徐淑明

4月26日,七宝中学高一(15)、(16)班77名学生前往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中华艺术馆参观考察。

IMG_5015_副本.jpg

上海自然博物馆坐落于静安雕塑公园内,馆内遵循自然生物发展脉络进行设计,各个展馆都有大量的高科技互动设施,非常适合求知欲甚强学生去参观学习。

IMG_5031_副本.jpg

首先,同学们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二楼的“起源之谜”展馆参观。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展示中,学生们领略了人类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的过程。接着,同学们先后来到“生命长河”、“演化之路”、“上海故事”以及“生存智慧”等展馆参观。每一个展馆都以某一个主题进行生物标本或模型的陈列,学生可以循着时间发展的轨迹观赏和了解地球生物从远古形态进化到现代种类的过程,也可以在某一地理背景下了解这一地区特殊物种的生物种类,比如“走近非洲”主题馆中,同学们看到了非洲地区特有的生物:狮子、豹子、斑马以及鳄鱼之类的动物。这些动物标本以自然的生态链的样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使同学们更形象地感知这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

此外,最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是一些可以互动的高科技设施。有的是触摸屏,可以通过点击画面了解某一生物的环境等,有的是游戏形式的互动屏,同学们可以点击分类了解不同物种,还有的是亲手摸一摸、看一看的游戏,比如,一个学生拿着远古人类头盖骨模型,把它放到指定的感应区,屏幕上就会显示这个骨头相应的来历等,同学们边玩边学习知识,可以说比课堂上只是听讲和看图片来的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

IMG_5048_副本.jpg

时间有限,同学们缓缓走向出口,结束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活动,言谈中,他们依然意犹未尽,回味着看过的各式生物。虽然没法深度的浏览,但他们对于自然界万物的演化有了非常感性的认知,也许将来在书本上看到某些生物的图片时,他们会回想起见过的这些标本,也许这将是触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界的一个契机。希望一中心的孩子们能收获良多,希望他们能积极探索更宽更广的世界。

IMG_5075_副本.jpg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禁毒馆内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五颜六色、像小孩子平时吃的糖果一样的摇头丸,美丽的罂粟花背后隐藏的邪恶,原本健康的人因吸毒而变得骨瘦如柴,令人惨不忍睹。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时时刻刻危害着我们全民族的身心,因此我们要团结一致,建起禁毒长城,并严于律己,让每个人健康的在阳光下成长,让青春在社会中绽放美好的光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所有被毒品毁了一生的人最后的呼喊,是所有因毒品而失去亲人的陌生人对全世界的人最悲壮的劝告,是每个青少年必须守住的、绝不可触碰的生命底线。

IMG_5079_副本.jpg

第三站孩子们来到了世博园内他们朝思暮想、在电视中光临过无数次的中华艺术宫前,当亲眼目睹这震撼雄伟建筑时,可谓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大家纷纷合影留念。首先映入眼帘是艺术宫的外观——东方之冠,沉稳大气的“故宫红”,造型犹如半拱,寓意着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进入馆内,大家直奔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亲眼见证现代科技将这件国宝“活”起来,气势宏伟的画面、惟妙惟肖的人物和更替日夜的景色让人久久驻足,回味无穷。在“国之瑰宝”专题展厅,大家认真观赏中国近代画史上的绝世珍品——任伯年绘制的12条屏《群仙祝寿图》,人物传神,场景幽深,风光旖旎,让人身临其境。在“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馆,与艺术大师面对面,品读吴冠中的《晨暮》中那份青春与迟暮的拥抱;欣赏林风眠的《静物》;凝视刘海粟的《山水》……此外场馆中播放的动漫勾起了大家童年的回忆;现实主义的漫画引人沉思;剪纸诠释传统工艺的精湛;雕塑寄寓了生活的智慧。

IMG_5106_副本.jpg

流连于一个个展厅,一幅幅作品间。这次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深深地感受老一代艺术家们的“家国情怀”“艺术理想”和“天地境界”。

一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孩子们收获颇丰,意义非凡。通过走出去,不仅让这些新疆的娃们更深度地走进上海,了解上海,喜欢上海,也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逐梦未来,规划自己精彩的人生。

七宝中学学工部副主任蔡品莲老师,班主任翁敏霞老师和宋海莲老师以及两位内派老师全程带领学生一起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