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在线首页 > 文明创建 彰显特色
我的艺术之梦——书法让我陶醉

索引号:      发布日期:2013-12-20   来源:高一(2)班 周之恺   作者:徐淑明


(周之恺同学作品)

尊敬的老师,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高一(2)班的周之恺,今天在我校的艺术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一点体会。

 “上轻提,不微重按,笔锋回转,笔走中锋,似锤过沙痕,刀刻薄纸……”这看

似武侠小说中所谓“武林秘笈”的词句,其实是书法运笔的要点。

记得孩童时代,当我懵懂地站在桌前, 用颤抖的小手, 战战兢兢、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书法学习的第一笔。从此,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对于高一学生的我而言,书法早已不只是兴趣爱好,它已成为我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 很多同学要问:书法写的好有什么用呢?电脑哪种字体打不出呀!在我看来, 

    首先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其次,我们作为学生,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强自信心。

    因此我认为:学习书法,不仅是学习一种技能,更确切而言,是培养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通过学习,让我在中国文字的演变、书法的历史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书法艺术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

 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初学书法也是听命于父母, 那是动机也非常单纯, 觉得练练书法,上学了字能写的漂亮些,学习习惯也相对好些,可想法是一回事,真的练起来, 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最初,我学习的是初唐三大书家之一褚遂良书法,其楷书自成家法,点画遒劲瘦铄, 结字清远萧散,微杂隶意,起初我对其中的奥妙并不懂,每次临习的时候像完成任务,写过算过,后来,在老书法家的悉心教导下,我也慢慢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在临摹古代碑帖的时候不再依样画葫芦,而会从古代书法家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所表达的情感、艺术人格魅力, 同时,再从王羲之行书入手,每天的练习之后, 能想着哪些字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改正它,不断提高。

 诚然,练习书法的日子是枯燥的,一笔一画,每一根线条都需要认真地反复练习才可以达到要求,对于正处于少年好动的我来说,似乎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日复一日,我坚持了下来,其中有苦更有乐, 苦的是练好字没有捷径好走,要肯吃苦,能吃苦,有毅力,有恒心。学习书法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带给我的快乐是无限的,看着那一幅幅自己所书写的作品、一张张自己努力得来的奖状,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成功的自豪和欢欣。

 这是一幅这是一幅我十岁时所写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作品, 采用欧体楷书, 荣获沪浙苏三地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楷书也叫正楷,因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它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最适宜作学习楷书的临摹范本。

 这是一幅采用行草书写的刘禹锡《陋室铭》获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艺术奖”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这幅作品获上海市首届楷书大赛青少年组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采用小楷的形式书写了长篇《孔雀东南飞》说到这里, 同学们不禁要问, 你的参赛作品好像以小楷居多, 是的,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时期,书写难度高, 擅大字者可能小字功夫不够, 故前人有“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千余年的科举应试,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小字,然后再看文章。小楷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因此, 每每上海书协或全国重大的书法大赛, 我都以小楷且长篇书写应战, 至今战无不胜, 这也是我小楷作品居多的原因。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多年来的勤奋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我现在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的会员, 同时也是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书画社的团员,并作为上海市学生书法代表团成员赴北京、甘肃、贵州,等地交流访问。

 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及上海市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 其中,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真彩杯”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大赛, 至今我已连续5年获得了一等奖。

  那么一幅作品的完成需要哪些步骤呢?对这幅行书作品我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创作过程,

 1、准备阶段:首先李白的二首诗为书写内容, 纸为普通淡黄色宣纸,纸张尺幅为136*42。其次书写格式为传统直幅,字也不大,气势稍逊,但似乎多了一份朴素,添了一份实在。 再者考虑到想写出劲健的效果,选笔为狼毫与兼毫,砚和墨汁没太讲究,就是普通石砚和一得阁墨汁。

 2、演练阶段:用平时临读帖、观察、思考所得的方法和规律,反复练习推敲用笔和字型, 直到熟练再书写。

 3、书写阶段:书写追求变化丰富、虚实相生、书写状态十分重要,说“心闲手敏”也好,“物我两忘”也好,就是要沉静下来,发挥出自己的最高书写水平。

其实最初作品书写时并不顺利,多写了几行字后心境才渐渐放松,渐觉顺手,笔墨的动态表现渐趋自然。

芸芸众生之中的我只是沧海一粟,对于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也只是一些皮毛,奖牌和证书只能说明过去,书道漫漫, 学海无涯, 我未来的书法道路还很长,当年穆宗皇帝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答曰:“心正则笔正。因此, 学好书法就是要先学会做人,让我们一同拿起手中的毛笔,在汉文化倍受人们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 为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再添一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