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日期:2013-02-28 来源:高二(2)班 张义荀 作者:徐淑明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阅读“蓝与橙的写真”七中校园文化读本的感悟体会。
还记得一周前的开学典礼上,我
七中不是第一次向全体学生发放校园文化读本,但投入这么多去编写、定价、发放还是我印象中的第一次。仇校长在开学致辞中说,曾有其他学校的老师不理解七中这样的做法。听闻学校巨大的付出,也有学生从起初的“惊艳”变成了“惊恐”,质疑校园文化是否有必要这样“大费周折”地去宣扬。在我看来,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发言权。文化的价值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满满体现。不如让我们来玩一个“222”游戏。拿到这本文化读本两周后,我们会怎么想?也许并不在意,继续和迫在眉睫的作业较劲;拿到这本文化读本两个月后,我们会怎么想?也许在学习劳累时,从桌肚里偶然翻出这本书,翻到里面老师一本正经的照片会忍俊不禁,翻到师哥师姐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话语会觉得倍受鼓舞;那么,拿到这本文化读本两年后,我们又会怎么想?那时的我们都已经或即将要离开学校。当七中这朵蓝橙相间的花正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抹回忆时,我们会突然开始怀念记忆里的那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怀念人文书院的殷殷翠竹,怀念“相约星期五”的快乐。而那时,若你还找得到这本读本的话,那它就成为了你情感的寄托,你高中三年美好回忆的证明,更成为了你行走社会失落时的强心剂、迷茫时的风向标。
我想,这便是七中发放这本书的用意。如果对于高中生活,我们的回忆中只有高中学业如何“一把辛酸泪”,那全上海学生都可以这么说,我们又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是一个名骄傲的七中人?这本书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生命最青葱日子里,自己独特的个性曾经和七中丰富的校园文化一次次地碰撞,迸发出无尽的创造与活力。而这份火花便是七中送给我们的缪斯,以书页为载体,成为我们一生的灵感源泉。
在阅读文化读本的同时,我也从中读到了两种心境。
一是品读校园文化的耐心。校园文化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绝对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通俗易懂,娱乐大众。忙忙碌碌之间,我们往往难以沉下心来去品读略显抽象的校园文化内涵。其实,这并不是难事。我们不用像余秋雨一样用双脚走千里传播文化,也不求像李泽厚一样用文字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美的历程”。抱着一颗诚心,牢记一份耐心,从认真阅读这本读本开始,我们就可以走近七中的校园文化。
二是珍视校园文化的感激之心。文化不是一种消费品,它的价值往往不可以以它载体的形式来衡量。就好比几块破骨头说破了天算不上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若上面刻着甲骨文那就意义非凡了。书本身是普通的,我们唯有珍惜其中的所传达的校园文化,并感激这份文化的传递,才能真正领会到这本书的价值,而不仅仅只是几张“长得”挺漂亮的纸而已。
“有花堪折直须折”,这里的“折花”,便是乘着我们还在七中生活,就应去感受这份蓝的独立、橙的温暖。而这朵文化之花,就藏在读本的字里行间,等着你去采折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