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在线首页 > 文明创建 彰显特色
蓝与橙的写真----仇校长作2012学年第二学期新学期开学致辞

索引号:      发布日期:2013-02-21   来源:学工部   作者:徐淑明


 

蓝与橙的写真

 

仇忠海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一天,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新学期的问候,祝大家在蛇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学校要向全校学生每人赠送一份新年礼物——《蓝与橙的写真——上海市七宝中学文化读本》。这是一本写给七中学子阅读的书,也是一件送给七中学子保存青葱岁月的纪念品,是一把你离开七中后打开尘封记忆的钥匙。

这本文化读本,从开始策划、讨论结构、收集资料、采访辑录、分工撰写、修改校对到封笔印制,历经一年有余。编委会26名教师倾情投入,笔耕不缀,是他们激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书名很特别,富有青春气息。之所以用“蓝”与“橙”来写真七中是有由来的。2011年,二位2006届七中校友回到母校,向我建议确立七中学校的代表色,因为代表色的运用涉及色彩美学和公众色彩心理问题,有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和联想作用,良好的运用将增进标志形体的表达 ,可以成为学校的象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自豪感。他们推荐的代表色是蓝色和橙色。

我觉得他们说得很有道理。蓝色,常和晴朗的天空、辽阔的大海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宁静,深邃和高贵,年轻和梦幻。橙色,使人想到秋天,收获季节丰硕的果实,让人感到活力、跳跃、明亮和欢快。作为借喻,蓝色可用来表征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沉稳和大气;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所具有的“自信心”、“责任心”、 “大爱之心”;一个“常怀感激之心”的人那种宽容、豁达的境界;具有“绅士风度、淑女形象”的社会精英的气度;青年学子在七中这梦开始的地方,“爱读书”,“会思考”,于静默中积聚能量,在遐想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橙色,可用来表达“微笑待人”、“书生意气”“热情开朗”、“青春朝气”的七中学生,以及他们所具有的不竭的创新动力和创造力;他们“爱生活”,“会实践”,“有才情”,“敢担当”;他们的热情、阳光和豪爽;他们在走出梦境、脚踏实地立足于社会,付出真情和才智之后,辉煌的明天和金色的未来。市教委的一位领导看了书名后试探着问我:蓝色是否意蕴为人文底色,而橙色则代表着创新精神?我未作答,我想还可以有多种联想。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的校服,课桌是蓝色的,而学校的墙体已组建改换成橙色。

事实上,世上万物均是七彩的,但七中办学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七中人的精神和形象,用蓝和橙来描绘显现很贴切、很突出。二者的对比度很大,但能和谐统一,就像“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可以完美集于一身一样。

同学们,我们常常在言谈、写文章时用赞美的语气提到一个词——七中文化。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对七中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了呢?七中人曾经的关于文化的言谈,是否就是你今天的实践呢?七中的文化历史,是否就等于今天你个体的文体实力呢?我们身处七中文化之中,是否就获得了文化自觉呢?似乎并不能有一个肯定的回答。这就像我们天天饮水吃饭,并不一定熟知自己的肠胃系统和循环系统,更不一定熟知这些系统是否健康和正常。《蓝与橙的写真》就是试图为大家提供一个窗口和空间,而对七中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并在践行时为你提供一个参考的界面,一个清晰的提示。

七中的学生是优秀的,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自我意识不断唤醒,但对自我的需求和定义是茫然的;观察力不断增强,但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甚至很少想去了解他人,更不曾去了解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普通平民百姓;具有对周遭的社会和逝去的年月的批判动力,要去反抗些什么,可在真实面前往往不知所措,陷于迷茫之中;盼望自己快快成长,可对自身的变化,又理解又不理解,等等。作为在年轻时代曾发生过类似困顿的我们,急切地想把我们的、由失败和挫折锻造成的经验和体悟,浸润在《蓝与橙的写真》中,用尽可能明确的言语,为你们描述一些可供选择的途径和可能。

考虑到阅读对象主要是我们学生,读本装帧精美,以蓝色和橙色为基调,图文解说为主要形式,用照片、人物介绍、事例叙述等感性形象,直观地、鲜活地展现七中的文化。

读本书分九章,有历史的追忆,有未来的愿景;有前辈的精神追求,有后来者的价值探索;有娓娓动人的叙说,有尚待填补的留白;有用图片呈观的大楼、景观、设备、仪器,但更多的篇幅是在展现课程、课堂,师生的互动、共同成长、心灵之间的交融;图片中即使是凝固的实物,也因为有学生、老师在它身边而让人感到活力和动感。读本体现了七中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核心价值追求,“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育人特色。这样的文化是崇尚人文精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鼓励学子以发展性反思和勇于批判的眼光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是着力于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文化。

读本的文字朴实平直,力求贴近学生,没有深奥的道理、晦涩的语句,但从头至尾浸透了编著者的心声和期许,就像每一个页面上的蓝色,在静谥中透出理智和深刻。

读本摄录了过往和现时七中人无数成功和成就的精彩,页面上的橙色,似乎在为此而吟唱欢乐的颂歌。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了集体人格。”因此,荣格这句话中所称的浮士德,是指德意志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德意志文化的象征。我们给学生赠送《蓝与橙的写真》,以及以前赠送给大家的《七中人》、《学生成长手册》、《回眸七中——校友采访录》等都可称之为七中文化读本。是七中文化的一个表达,一份厚望,一种寄托。七中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传承、沉淀,在七中人年复一年的求知、为学、问道、处世、担当中,逐渐形成七中的集体人格——打上显明人文烙印的集体人格。可以这么说:七中文化就是七中师生群体的人格。

有一位老师听说学校要向全校学生每人赠送一本《蓝与橙的写真》,就跟我说:“仇校长,《蓝与橙的写真》已是学校继《七中人》、《学生成长手册》、《回眸七中——校友访谈录》之后你决定向学生赠送的第四本文化读本。我问了不少来自其他省市的老师和学生:‘你所就读过的学校有没有向学生赠送过学校文化读本?’他们都说从来没有过,也没有听说过。大家都很感慨,并觉得这样做很好。问题是学生们会不会理解学校的立意和良苦用心?”我想,这番话,既表达了他们对赠书的赞同,也反映了他们对学生如何对待这读本的一些担忧。他讲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我相信,同学们会时常认真、仔细地阅览,试着理解这读本所要告诉读者的深刻内涵,作一些思考,并精心保存好。即使暂时不能深入了解,假以时日,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千古名句,极为生动地描绘和赞颂了伟大的母爱。向学生赠送几本书,还谈不上伟大,但这首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境的确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写照,表达了不求回报的殷殷之情。

这本读本的第一句话是:“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页面用蓝色为底来衬托。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晨曦中的七中,是那样的美丽,蓝与橙交汇而成的变奏曲必将继续下去,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那一页,用橙色作为底色。蓝与橙,让我们记住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书名,这本书的意蕴,也让我们记住了这本书中流淌的所有思绪和情感。

新春的爆竹声还在啪啪地爆响,用这样一本书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学生们,作为校长,我内心是喜悦的,当然,也是充满期待的。

谢谢大家!

2013.2.20